吳昶興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助理教授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主持人


辦公室/分機:全人南棟731 / 6554

電郵:[email protected]null

Office Hours

IMG_9648.JPG

專長:

敘利亞東方教會史、華人基督教史、基督教與中國文化


學歷:

1998-2001 博士(宗教研究與神學),香港中文大學

1996-1998 神學碩士,東南亞神學研究院

目前主持研究計畫:

一○四年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案:「基督教與新中國:羅運炎(1889–1965?)改造中國的理念與實踐(1/2)」(MOST 104-2410-H-033-051-MY2)。

經歷:
2015~ 聖光期刊編輯委員

2015~ 基督教學術叢書「論著系列」學術委員

2012.09~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主持人

2011~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助理教授

2005- 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崇基學院神學院榮譽副研究員

2010-2011 基督教台灣浸會神學院助理教授、《浸神學刊》主編

2008 ~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城中牧區義務傳道

2008 ~ 2011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發展中心主任

2007 ~ 2008 美國安多沃頓神學院(Andover Newton Theological Seminary)訪問教授(Judson Visiting Professor)

2006 ~ 2011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副教授

2005 ~ 2007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研究出版處主任

2002 ~ 2010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主編

2001 ~ 2006 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助理教授

1998 ~ 2001 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系助教

1994 ~ 1996 中華基督教衛理公會城中教會傳道

著作:

專著:

2015 《真常之道:唐代基督教歷史與文獻研究》,台北: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5。

2015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景教文獻釋義》,台北:橄欖,2015。

2014 《再──解釋:中國天主教史研究方法新拓展》,台北: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4。(編著)

2011 《召命與實踐:浸會史論叢說》,台北:永望文化,2011。

2008 《不再迷航:基督史研究筆記》台北:永望文化,2008

2005 《基督教教育在中國: 劉廷芳宗教教育理念在中國之實踐》,香港:浸信會國際出版社,2005。

 

翻譯:

2003 《世界基督教1970-2000:邁向新千年》

 

講座系列叢書主編:

2011 《公共亂象:約伯記的公共解讀》(2011,作者:謝品然)

2009 《安身與立命:東方教會在華宣教史》(2009,作者:朱心然)

 

漢語基督教經典文庫主編:

2015.12 《道德除害傳:清末基督徒時新小說選》(2015,黎子鵬編注)

2015.09 《天儒異同考:清初儒家基督徒張星曜文集》(2015,肖清和、王善卿編注)

2015.06 《墨翟與耶穌:吳雷川著作集(二)》(2015,曾慶豹編注)

2015.04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大秦景教文獻釋義》(2014,吳昶興編注)

2014.12 《遺珠拾穗:清末民初基督新教聖經選輯》(2014,蔡錦圖編注)

2014.01 《畏天愛人極論:王徵天主教文獻集》(2014,毛瑞方編注)

2013.08 《贖罪之道傳:郭實獵基督教小說集》(2013,黎子鵬編注)

2013.05 《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吳雷川著作集(一) 附錄 耶穌的社會理想》(2013,曾慶豹編注)

2013.03 《天道溯原:丁韙良基督教作品選粹》(2013,傅德元、王曉青編注)

2012.08 《黑暗與光明》(2012,邢福增編注)

2012.01 《晚清基督教敘事文學選粹》(2012,黎子鵬編注)

 

歷史文化叢書主編:

2016 《一個外國傳教士俘虜的長征:成邦慶回憶錄》(成邦慶著,劉家峰、劉莉譯)

2015 《修辭.符號.宗教格言: 耶穌會士高一志《譬學》研究》(林熙強 著)

2015 《天風的沒落:艾迪對中國共產主義的回應》(鄒朝春 著)

2014 《被遺忘的中國童年:芝罘學校與內地會傳教士子女》(張勤瑩 著)

2014 《聖母瑪利亞在中國》(代國慶 著)

2014 《再──解釋:中國天主教史研究方法新拓展》(吳昶興 編著)

2013 《民國福建協和大學之研究:以師資和財務為例(1916-1949)》(彭淑敏 著)

2013 《離散中的基督徒身份建構──謝扶雅思想歷程》(何慶昌 著)

 

專書論文:
2015 吳昶興,〈周聯華本色化神學思想的建構實踐與臺灣社會〉,《近代中國的宗教發展論文集》(台北:國史館,2015),頁123-176。

2014 吳昶興,〈異蹟與明末天主教傳播〉,《再──解釋:中國天主教史研究方法新拓展》(台北:台灣基督教文藝出版社,2014),頁357-390。

2012 吳昶興,〈周阮郇瑤師母小傳〉,《周聯華牧師訪談錄》(台北:國史館,2012),頁181-219。

2012 吳昶興,〈周聯華牧師的唯愛觀與本色神學〉,《周聯華牧師訪談錄》 (台北:國史館,2012),頁172-180。

2010 吳昶興、游偉業,〈宣教與差會:中國、台灣、澳門及香港浸信會與美南差會的合作發展概況〉,安德生等主編,《差傳學概論:認識普世宣教之基礎、歷史與策略》,曾邱妙玲譯 (香港:浸信會出版社,2010),871-918。

2009 劉一蓉、吳昶興,〈基督教教育與台灣宗教教育發展的願景〉,收錄於陶飛亞、劉義編:《宗教‧教育‧社會》(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62-80。

2009 吳昶興、劉一蓉,〈一個基督教殘障牧者的口述歷史研究──兼論教會殘障形象建立之可能性〉,陳文珊編,《神學的殘障與殘障的神學》(台北:永望文化,2009),25-50。

2007 吳昶興,〈衛理公會與衛理女子中學之研究〉,《將根紮好:基督宗教在華教育的檢討》(台北:黎明文化,2007),313-352。

2007 吳昶興,〈一個勇敢的台灣女性基督徒〉,陳文珊主編,《女生‧女聲》(台北:永望文化,2007),VII-X。

2005 吳昶興,〈周聯華的唯愛觀與本色神學〉,《離異與融合:中國基督徒與本色教會的興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302-329。

 

期刊、通訊論文:

2015 吳昶興,〈大秦景教研究述評:歷史、語言、文本綜論(下)〉,《基督教文化學刊:盼望的價值》第34輯(2015秋):187-219。

2015 吳昶興、陳繼賢,〈大秦景教石刻史料研究與再發現〉,《中台神學論集》第6期(2015年10月):181-208。

2015 吳昶興,〈去荊鋤:民初基督教與孔教的法統之戰〉,《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6期(SEP 2015):1-4。

2015吳昶興、曾慶豹,〈第五回國際景教研究學術東京大學,2014年10月15-17日,日本東京都立川市〉,《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19期(2015年6月):211-213。

2015 吳昶興,〈大秦景教研究述評:歷史、語言、文本綜論(上)〉,《基督教文化學刊:譯經之爭》第33輯(2015春):228-260。

2015 吳昶興,〈洛陽花氏夫婦神道墓誌銘:漢人景教徒的新發現(下)〉,《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5期(Mar 2015):1-3。

2014 吳昶興、曾毅堅,〈學術動態:「近代中國的宗教發展」學術研討會,2014年9月26日,國史館四樓會議廳,台北〉,《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18期(2014年12月):頁215-217。

2014 吳昶興,〈洛陽花氏夫婦神道墓誌銘:漢人景教徒的新發現(上)〉,《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4期(Sept 2014):1-3。

2014 Chang Shing Wu, “Searching Modern Christian Identitie During an Anti-Christian Movement: A Case Study on Timothy Tingfang Lew,” in Sino-Christian Studies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No. 17 (2014/6): 7-45.

2014 吳昶興、陳繼賢,〈學術動態:第四回亞細亞基督教景教研究國際學術發表會,2013年11月4-7日,韓國首爾〉,《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第17期(2014年6月):頁 211-213。

2014 吳昶興,〈《西方答問》:一部瞭解17世紀中西文化之作〉,《基督教與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3期(MAR 2014):1-2。

2014 Chang-Shing WU & Yi-Jung LIU, “Religious Coping in Life Difficulties: A Case Study of Taiwanese Folk Religion Female Believers," in Mental Health, Religion & Culture, Vol.17, Issue 2 (2014/2): 210-218.

2013 吳昶興,〈述與作——《歷史文化叢書》總序〉,《基督教與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2期(SEPT 2013): 1-4。

2013 吳昶興,〈理解、接納、包容?—基督宗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的相遇〉,《基督教與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1期(March 2013): 1-4。

2012 吳昶興,〈異跡與明末天主教傳播〉,《基督教文化學刊:文化身份》28輯(2012秋):91-129。

2012 吳昶興,〈評論:The Chinese Recorder〉,《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No.13 (June 2012):199-203。

2011 吳昶興,〈周聯華本地化神學建構與實踐〉,《山道期刊》第28期(2011年12月):183-214。

2010 吳昶興,〈論景教《序聽迷詩所經》中之上帝、基督與救世思想〉,《浸神學刊2010》(2010/10):3-46。

2010 吳昶興,〈冠冕上的明珠──梅翰生校長基督教教育的理念與實踐〉,《浸神院訊》第185期(2010/11/25):2-5。

2010 吳昶興,〈景教《序聽迷詩所經》經名問題再議〉,《中台期刊》第1期(2010/9):228-248。

2010 吳昶興,〈憶周阮郇瑤師母〉,《金陵神學志》總第82期(2010第1期),(2010年3月):116-121

2009 吳昶興,〈從黃縣、上海到台北:浸會神學院的歷史與臉譜〉,《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2009》(2009年9月):23-50。

2008 吳昶興,〈關懷弱勢者心靈的浸會牧者──邱光明牧師 〉,《浸神院訊》第173期(2008/11/27):2-6。

2008 劉一蓉、蘇斌光、吳昶興,〈醫院需要宗教師/院牧嗎?-南部地區兩家醫院病患與家屬的觀點〉,《安寧療護雜誌》第13卷第3期(2008年8月):301-319。

2008 吳昶興,〈從浸會歷史看台灣浸會之使命傳承〉,《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2008》(2008年9月):81-122。

2008 劉一蓉、吳昶興,〈邁向全人醫療:從院牧思考醫院宗教師的設立〉,《安寧療護雜誌》第13卷第1期(2008年2月):82-100。

2007 吳昶興,〈論景教《志玄安樂經》的安樂世界〉,《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2007》(2007年9月):101-128。

2007 吳昶興,〈達文西密碼:附記,去找羅柏•蘭登〉,《心鏡宗教季刊》第12期(2007年6月),12-16。

2006 吳昶興,〈再議聶斯多留基督論〉,《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2006》(2006年9月):103-115。

2006 吳昶興,〈正史或野史?──《達文西密碼》的爭議〉,《基督新報》第164期(2006年5月23日)。

2006 吳昶興,〈《猶大福音》不能動搖基督教傳統信仰 〉,《基督新報》第151期(2006年4月11日)。

2005 吳昶興,〈基督教東漸中國講座報導〉,《心鏡宗教季刊》第7期(2005年12月):6-7。

2005 吳昶興,〈三代之間─雅各的夢〉,《美景》第48期(2005年9月):21-25。

2005 吳昶興,〈明末福建宣教的開山鼻祖─艾儒略及其傳教策略之研究〉,《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2005》(2005年9月):41-58。

2005 吳昶興,〈成全與廢棄:本色化之探(下)〉,《道雜誌》第24期(2005年2月):93-96。

2004 吳昶興,〈成全與廢棄:本色化之探(上)〉,《道雜誌第》第23期(2004年12月):86-91。

2004 吳昶興,〈宮廷牧師或社會牧師?-周聯華的思想研究(下)〉,《道雜誌》第22期(2004年10月):66-93。

2004 吳昶興,〈宮廷牧師或社會牧師?-周聯華的思想研究(上)〉,《道雜誌》第21期(2004年8月):86-93。

2004 吳昶興,〈三代之間─以撒的悲劇(創25:19-28)〉,《美景》(2004年9月):20-25。

2004 吳昶興,〈從教會歷史觀點看神學教育:兼論臺灣浸神的神學教育〉,《道雜誌》第20期(2004年6月):50-66。

2004 吳昶興,〈窘境與承擔──改革開放後的中山市基督教會〉,《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2004》(2004年6月):197-216。

2003 吳昶興,〈民國時期華人基督徒歷史研究取向的評述(下)〉,《道雜誌》第15期(2003年8月):73-85。

2003 吳昶興,〈民國時期華人基督徒歷史研究取向的評述(上)〉,《道雜誌》第14期(2003年6月):88-92。

2003 吳昶興,〈向反宗教教育挑戰─九二○年代劉廷芳基督教教育本土化之路〉,《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學術年刊2003》(2003年6月):61-80。

2002 吳昶興,〈唐朝景教大秦塔的踏勘與研究〉,《中華文史論叢》總第68輯(2002年10月):80-110。

2001 吳昶興,〈《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白話文試譯〉,《台灣浸信會神學院簡訊》132期(2001/12/20):6-9。

2001 吳昶興,〈耶穌會士艾儒略(Giulio Aleni, 1582-1649)的宣教策略〉,《基督教中國宗教文化研究社通訊》第3期(2001年4月):4-6。

 

研討會論文:

2015 吳昶興,〈與我一生(Og mit Liv):內地會傳教士葉永青(Peter Torjesen, 1892-1939)及其山西形象〉,《惟獨基督:內地會來華15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原大學張靜愚圖書館國際會議廳,2015年11月20-21日),頁271-290。主辦單位: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中原大學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中原大學校牧室、中華基督教內地會、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

2015 陳繼賢、吳昶興,〈1949年前衛理宗的「新中國」想像─以羅運炎(1889-1966?)為例〉,《中國基督教之本土與全球發展學術研討會》,頁217-227。主辦單位: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財團法人台北市教會聚會所;協辦單位:政治大學研究發展處、政治大學人文中心、政治大學宗教研究所。
2015 吳昶興,〈「大秦景教」傳播史再研究〉,《第6回景教研究國際學術大會》(韓國京畿道水原市:2015年10月26-30日),頁57-79。
2015 吳昶興,〈文史教育的意義:大秦景教石刻史料研究與再發現〉,《史通與史識:第一屆高等歷史與人文研究暨教學研討會》(中壢:中原大學全人教育村南棟618會議室,2014年4月11日),頁31-49。

2014吳昶興,〈漢人景教徒的新發現:洛陽花氏夫婦神道墓誌銘〉,《第五回国際景教研究学術東京大会:東方景教の発見/その教えと信仰生活について》(東京:立川市柴崎町3-9-18,2014年10月15-17日),頁59-74。

2014 吳昶興,〈周聯華本色化神學思想的建構實踐與台灣社會〉,《近代中國的宗教發展學術研討會》(台北:國史館,2014年9月26日),頁191-218。

2013 吳昶興,〈景教의上帝、基督、救世思想과經名에 대한再議〉,《第四回亞細亞의基督教景教研究國際學術發表會》(首爾:2013年11月4-8 日),171-238。

2013 吳昶興,〈尋溯浸會神學教育的歷史與發展〉,《兩岸基督教論壇》(台北:2012年8月28-29日),頁207-227。

2012 吳昶興,〈異蹟與賞罰:明末天主教民間傳播的數個案例〉,《宗教中的教徒─第二屆歷史上的民眾與社會學術研討會》(台中:東海大學,2012年6月1日),1-30。主 辦: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協辦:東海大學研究發展處。

2011 吳昶興,〈以《口鐸日抄》六則異蹟為中心:論艾儒略在閩神蹟傳教的本地化與效應〉,《台灣基督宗教的經、史、論系列研討會(五):天主教本地化神學》(中壢:中原大學全人教育中心,2011年9月17日),頁1-34。主辦單位: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 室;協辦: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

2010 吳昶興,〈周聯華本色化神學的建構與實踐〉,《台灣基督宗教的經、史、論系列研討會(二):周聯華與本地化神學》(中壢:中原大學全人教育中心,2010 年4月24日),頁37-68。主辦單位: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漢語基督教研究室」;協辦:國科會人文學研究中心、台灣浸信 會神學院。

2010 吳昶興,〈論景教《序聽迷詩所經》中之上帝、基督與救世思想──兼論林悟殊〈高楠氏藏景教《序聽迷詩所經》真偽存疑〉一文再質疑 〉,《文本解讀與經典詮釋:基督教文學學術研討會》(中壢:中原大學全人村國際會議廳,2010年4月17-18日),頁 49-73。主辦單位:中原大學 通識教育中心、台灣基督教史學會、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國立中央大學人文研究中心。

2009 吳昶興,〈從黃縣、上海到台北:浸會神學院歷史的臉譜與變革〉,《兩岸基督教神學教育發展論壇》(台北:台灣浸信會神學院,2009年4月27-28 日),頁1-24。主辦單位:台灣浸信會神學院;協辦單位:金陵協和神學院、中華福音神學院、東北神學院、中台神學院、中南 神學院、華東神學院、中華信義 神學院、聖光神學院、四川神學院、廣東協和神學院、台灣神學院。

2008 吳昶興,〈一個基督教殘障者牧者的口述歷史研究 〉,《殘障的神學與神學的殘障》(台北:東門長老會),2008年6月2日),頁1-16。主辦單位:女聲神學工作室研討會。

2006 吳昶興,〈從教會歷史觀點看神學教育:兼論台灣浸神的神學教育〉,《全國大專基督徒教職員研討會》(桃園:中原大學全人教育村,2006年7月16-18日),頁 1-14。主辦單位:信望愛社。

2006 吳昶興,〈衛理公會與衛理女子中學之研究〉,《將根紮好─基督宗教在華教育的檢討國際學術研討會》(中壢:國立中央大學,2006年3月9-11 日),69-92。主辦單位: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協辦單位:Monumenta Serica、基督教論壇報、輔仁大學漢學研究中心。

2004 吳昶興,〈周聯華的唯愛觀與本色神學〉,《離異與融合:中國基督徒與本色教會的興起國際學術研討會》(武漢:華中師範大學,2004年10月23-24),1-21。主辦 單位:武漢華中師範大學、三藩市大學利瑪竇中西歷史文化研究所。

2002 吳昶興,〈Response: LeRoy B. Hogue’s Non-conformists and Dissenters in 16th and 17th Century England〉,《台灣浸信會神學院2002金禧院慶教牧研討會》(台北:台灣浸信會神學院,2002年6月25-27日),1-5。主辦單位:台灣浸 信會神學院。

2001 吳昶興,〈宗教的共存與衝突〉,《宗教論壇》(台北:中國時報,2001年12月3日),1-6。主辦單位:中國時報。

 

專題演講:

2014 專題演講:教會論:我們要什麼樣的教會?(2014年8月19日):浸信會懷恩堂。

2014 專題演講:1984:殘障按牧的反思(2014年1月18日):中壢浸信會。

2013 專題演講:冠冕上的明珠:衛理公會的女子教育(2013年9月28日):永和衛理公會天恩堂。

2013 專題演講:敘利亞東方教會在唐朝的傳播(2013年4月24日):衛理神學研究院。

2013 神學文化生活講座:「記」往開來?(2013年1月12日):龍潭召會。

2012 神學文化生活講座:我們如何寫歷史?(2012年9月8日):高雄基督教會。

2012 神學文化生活講座:歷史的長河:華人基督教史概覽(2012年2月18日):雙連長老會。

2011 神學文化生活講座:基督教入華幾年?(2011年6月25日):台南民族長老會。

2010 教會歷史講座:浸會精神與組織(2010年10月9日):新店中央浸信會。

2010 咖啡論壇:淺論浸信會基本精神與在台發展概況 (2010年5月8日):高雄浸信會。

2007-2008 Judson Lecture: Conflicts between Chinese Intellectual and Christian Identities, (2007/11/29): Andover Newton Theological Seminary, Boston.

指導碩士論文:

2016 陳文禧,《內在基督之光:貴格會來台六十年之研究》

2015 郭振宇,《倪柝聲「十架神學」之研究》

2015 湯淑芬,《趙君影牧師(1906-1996)與華人基督教學生運動》

2015 黃信吉,《孫理蓮及其弱勢關顧事工》

2015 楊麗玲,《台灣教會裝備培育系統之研究:以台中旌旗教會與台灣長老教會為例》

2015 陸毓輝,《黃武東與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主體意識的變遷(1951-1965)》

2014 楊琇涵,《十七世紀北臺灣基督宗教信仰交替與衝突》

2013 張廷玉,《恩典與榮耀:中華基督教內地會(海外基督使團OMF)來台六十年研究》

2013 周大信,《計志文與中國佈道會之研究》

2012 許秀敏,《李常受教會觀之研究 :「神的經營思想」之詮釋與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