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宸綱 Jony Xu

        畢業於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碩士班,主要研究於人體鬆質骨結構與其他多孔泡沫材料的型態特徵對力學性質的關係,其中需包括操作實驗儀器、結構分析,影像辨識以及數值模擬等。大學時曾擔任過系學會會長,主辦或協辦大大小小的活動,對於策劃和主持頗感興趣,本身性格也較為隨和,喜歡參與社交活動。

PN : 0981-186-263

學歷


2019年9月  - 2022年4月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大學畢業前我如願考上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固體力學組,研究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這裡著重獨自解決問題,能夠在這種壓力相對較大的環境中成長,我受益匪淺

2015年9月 - 2019年6月

中國文化大學

機械工程學系

從小對於理工方面較有興趣,因此大學的科系選擇了機械工程學系。在大三下時,我自知對於畢業後光是擁有大學文憑是無法有更多選擇,所以我決定報考研究所,並且不希望侷限在同一所大學。

經歷


2018年7月 - 2019年7月 

助教

全國科展競賽

輔助四位參賽小學生參加全國科展,其中包含討論 實驗 製作 , 報告撰寫 海報策畫全部都由我一手包辦,從晉級校內賽,晉級北市賽,最後晉級全國賽,並獲得甲等成績。 

2018年9月 - 2019年6月 

會長

文化大學   機械系系學會

大學時有幸擔任系學會會長,主辦過幹訓和宿營等活動。表面上會長的職責除了主辦或協辦活動,內部還包括要統籌規劃系上學生的權益、行政申報、經費結算、以及社員的部屬與交接。

2012年9月 - 2015年6月

公關長

文化大學   健康輔導社

高中時加入康輔社,並擔任公關長一職,主辦過迎新、寒訓以及社慶等活動。其中主要與外系或其他社團接洽活動,並利用網路資訊發佈相關活動資訊與宣傳活動。 


自傳


-家庭背景-

        從小我就有個幸褔的家庭,爸爸是一位工程師,媽媽是一位會計,另外還有個姐姐,目前也是在某家公司擔任工程師,在充滿數理的環境下成長,因此對理工有較大的興趣。

-社團經歷-

        因為個性活潑好動,國中到大學期間參加過許多社團,而大學時有幸能夠擔任系學會會長,主辦過宿營、幹訓和成果發表等,我了解策畫安排活動的過程,也經常主持或表演活動節目,在社團裡經常會有幹部糾紛,又或是社團行政營運問題,都會讓人非常困擾,但這些經驗讓我學會了更好的領導能力及溝通技巧,並能以冷靜的心態解決問題,人與人之間的團隊合作等種種,我受益良多。

-打工經驗-

        大學期間因為受到學姐的推薦,有幸到台北一所私立國小擔任科展助教,工作內容主要是輔助四名小學生參加科展競賽,這份工作上有指導老師及家長監督,下有四名小學生要輔導,當指導老師提出想法時,我必須獨自設計完成實驗並交付給四名學生,接著再由家長評論結果,然而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自然是由我去解決,其中特別是家長在忙碌的工作之餘,對我的工作要求也相當嚴格,不管任何實驗過程、數據、海報、細節到報告裡的標點符號,每位家長都會仔細檢查,不會放過任何細節,這是我在這擔任助教過程裡學到的經驗,吹毛求疵才是尊重每一件事情的正確態度。

-人生轉折-

        大三時決定報考研究所,由於之前的社團活動繁忙,成績較為普通,所以放棄推甄,選擇考試入學的方式,決定全心投入學業,那備感壓力的感覺真是久違,當同學每天打球、打工或是畢旅的時候,我待在24K讀書,全年無休,放榜後我如願考上陽明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研究所,我的課業更重,壓力更大,但我知道我能克服難關,因為堅持已成為我的信念。

本身是個個性外向的人,比起自己埋頭苦幹,我更喜歡歡與人討論的方式,因此在大學中我不僅擔任過系學會會長,在碩士生涯中,也時常會遇到各種其他領域的問題,當然查詢參考文獻自然是必要的,但我也傾向直接求教於專業的人,不管是其他實驗室的教授,甚至是其他科系的學長,而這都大大提升了我研究進度的速度與專業度。

我對於設備的裝修操作或應用有較大的興趣,也喜歡團隊合作的氛圍,短期內是希望能夠更熟悉半導體產業的相關技能,長期目標是持續自我進修成為一個傑出的工程師或是能跳脫工程師領域。

技能


  • 影像重建 - Avizo、Hypermesh
  • 結構分析 - Imagej、Matlab
  • 影像辨識 - CNN、K-means
  • 數值模擬 - Abaqus、Ansys
  • 3D繪圖 - Solidworks、Blender
  • 其他 - 多孔泡沫材料等相關知識

論文摘要


        現今使用螺釘固定骨折或是使用髖關節植入物已成為創傷骨科最重要的醫療技術之一,如圖,但其中經常發生應力屏蔽的問題,若是作用過大,就會引發骨質疏鬆,從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所以分析鬆質骨形態特徵與力學性質之間的關係,對於骨科的發展是相對重要的研究之一。


        為了能夠更清楚的觀察骨骼內部結構,我將從人體股骨頭內提取出的鬆質骨樣本放入微電腦斷層掃描儀進行掃描,然後在電腦中重建其原始的樣貌,如圖,並分析測量樣本的型態參數,包括相對密度、厚度、分離度和非等向性,以利後續的研究有著建立的依據。


        實驗方面,我使用了MTS試驗機對樣本進行受壓力學實驗 ,如圖,並記錄其加卸載之楊氏模數、局部最大應力、應力惡化比以及遲滯效應等資料。接著將實驗結果與先前測量的型態參數比較較,發現型態參數與力學性質會按著固定的模式進行變化。


        自實驗後我發現,因人體骨骼是一個高度複雜的結構,所以受壓力的過程是從局部開始破壞,如圖,因此我利用AI輔助的方式,從上千張截面影像中辨識出破壞的部分,接著將此部分回朔到變形前的樣貌,再從中觀察造成破壞的主因。


        在了解鬆質骨形態特徵與力學性質之間的關係後,我建立了六種常見的特徵單元模型,如圖,並且將其堆疊後進行力學模擬,發現其中的某一種結構與人體鬆質骨不管是形態特徵的變化還是力學性質的結果,都相當的接近。這表示當我們在面對複雜的人體結構時,可以利用簡易的單元模型預測其機械性質,以達到降低運算成本等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