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mbers 是 2019 年五月成立的新創公司,使命是利用技術來保持數據的完整性、預防惡意竄改或是假新聞,合作對象包含非營利組織、英國與美國的主流媒體、以及刑事證據保存機構等,利用區塊鏈與 AI 的技術建立數據溯源系統,在 GDPR 的時代,協助企業建立尊重個人資料使用權與控制權的服務系統。Numbers 於 2020 年獲得 MyData Operator 認證,並通過 OpenChain 2.0 (ISO 5230) 認證。我們相信以人為本的數據系統和開源的價值,目前用戶包括新聞攝影師,證據保全組織,醫院和其他線上平台。
Numbers 團隊長期致力於開發對社會有正面影響的技術,例如與大屠殺證據保存基金會合作,保存戰地真實影像;疫情期間支援 MyData Taiwan 開發自主健康管理工具 MyLog app;也曾與中興大學合作,利用 AI 技術協助石虎保育。
團隊成員曾任職於軟體開發、AI 邊緣運算技術開發以及國家級高能物理實驗室等專業單位,如 Canonical Ltd.、DT42 Ltd.、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累積豐富的技術能量,具備 AI 分析、分散式數據網路等專業人才。Numbers 團隊堅信開源與自由軟體會是未來趨勢,除了核心成員有長期的開源以及社群參與之外,CTO 為去中心化 AI 邊緣運算裝置開源專案 Berrynet 的主要作者與維護者,同時為知名晶片廠商 ARM 創新者 (Innovator)。目前的投資者包含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委員會、hTC Exodus 以及最大的分散式交易所幣安 (Binance)。
「開放、透明、自律自治」是 Numbers 對數據世界的願景,同時也是我們的公司經營理念,除了建立扁平化的組織以外,內部的制度非常彈性但重視制度、聆聽與快速溝通,在 Numbers 每一個人都可以是決策者;我們相信文化是由每一位成員共同塑形的有機體。雖然身處在快速滾動的新創文化,但在 Numbers 我們要求商品必須扎實被建立,除了在開發端導入 Scrum 流程、落實測試以外,也相當注重行銷與開發之間的溝通。
Numbers 的「分散式數據溯源分析系統 (Traceable Data Framework: Transparent and Decentralized Analysis System)」使用區塊鏈讓數據可被追蹤及溯源,可視為數據的「生產履歷」。每一筆數據資料在產生的同時即加上一個數位簽章,數位簽章可視為該筆數據的「指紋」,數據指紋將上鏈,以區塊鏈去中心化、不易被竄改的特性,數據指紋將一直跟著這筆數據,並讓後續各項與這筆數據相關的活動,例如被分享到哪些社群平台、傳送到哪些通訊軟體上…等等,都被紀錄下來。
2020 Q3 推出面向一般使用者的產品「Capture App」及面對企業用戶的服務「Seal & Trace API」,透過 Capture、Seal、Trace 流程產生之數位影像可獲得 DIA 數據完整性標章;2021 Q2 推出基於 Capture 創建 NFT 的 NFT 市集 CaptureClub,為數位影像的資產化帶入新的想像。
Numbers 希望能找回大眾對數據的「信任」,在資訊被誤用、變造時能夠及時發現,利用區塊鏈來提高數據資料變造、竄改的門檻。我們相信讓數據資料能夠被溯源與驗證,是解決影像/文字間被移花接木、圖像在傳播過程中遭到竄改、提升大眾信任感的第一步;第二步,我們將透過 AI 分析來解決影像在一開始即被刻意操弄製作出來的問題 (即 deep-fake 深偽),以進一步提高數據真實性。我們希望能提供一個數據溯源框架,透過 API 讓其能夠廣泛被使用,讓數據可以被溯源,除了能夠改善虛假訊息傳播的問題,亦能進一步使用在數據資料的加值;在數位行銷興盛的時代,我們的個人資料常在不知情的狀況下被作為大企業的標的,如Facebook、Google等企業將我們的個人資料作為販售廣告的商品,產生超乎我們想像的利潤,除了犧牲隱私權來換取便利的服務外,大眾應有其他更好的選擇。若這些數位數據能夠被溯源,我們將更能知道自己產生的數據被誰使用、被怎麼使用,進一步改善不公平的數據使用生態。
★ 加入 Numbers 的福利 ★
(勞基法該有的福利 HR 懶得說,請自行帶入~以下是額外福利)
★ 我絕對是個人才,但是找不到相關職缺 ★
沒關係,請投遞履歷給我們,並與我們分享為什麼你可以幫助 Numbers,讓我們更認識你。如果有合適的職缺,我們會主動通知。
尊重是互相的,我們的率取率很低,因為希望找到對的人、走長遠的路,所以如果您投了履歷也接到面試通知,請不要無故消失,若臨時有事可能會遲到或需要延後面試、取消面試,請提前與 hr 聯繫,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