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日報-2017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Avatar of 沈婷茹.
Avatar of 沈婷茹.

國語日報-2017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或者新州屋經理 @ 鴻梅文創志業股份有限公司(OR Lifestyles)
Taipei, Taiwan
透過藝術祭看見地方生態美學——2017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日本的藝術祭,已然成為地方創生的好夥伴,透過藝術和設計,替發展緩慢的地方賦予新的生命。跨越太平洋,來到日本能登半島上的珠洲,站在高處眺望而下,道路切分了山海,這邊是湛藍發光的海洋、另一邊是黃綠相間的漸層梯田。山海交錯的景緻,和台灣的花東地形不謀而和。 奧能登地區的坐擁「里山里海」資源,於2011年登入為世界農業遺產。「里山」追求的是「社會、生產、生態」三者交融的生活模式,是森林與農村的保留。而「里海」則強調「人與海間的共生」,強調永續的海洋文化與資源。在株洲仍保留傳統的產業模式,如鹽田村,至今仍用江戶時代的製鹽法,透過潑海水上灘,並加以煎製的方式,讓農村維持一貫的質樸。 面向日本海的珠洲,早期是國際貿易的交易站,且因地處黑潮和親潮交會之處,漁獲豐盛,是繁榮的漁村。而今日的豬洲,不在位於交通要塞,也面臨所有農村都相似問題——人口老化、青年外移、經濟不振。珠洲市政府藉策展人北川富朗在日本越後妻有地區和瀨戶內海成功操作藝術祭的案例,希望透過藝術祭的籌畫,來幫助地域振興。經過了三年的準備,終於在2017年9月展開了為期50天的2017奧能登國際藝術祭(Oku-Noto Triennale)。 新型節慶的操作,是集合了眾人之力。策展人、藝術家、學者專家與學生、在地居民和志工,若不是集體的力量,實在很難將它完成。金澤美術工藝大學的學生集體進駐,從地方史料調查開始做起,花了一年的時間,盤點出珠洲的神話傳說,並透過彩繪方式,一筆一畫勾勒出半島上的花草樹木、珍奇異獸,作品打破時空限制,替老房子中的倉庫找到新生命。藝術家鴻池朋子,以擅長的刺繡,帶領社區媽媽,透過刺繡創作來說自己家的故事。這些素人媽媽們,在藝術家的引領下,把記憶轉化成藝術品,對記憶的保存更顯用心。藝術在此不僅扮演讓地方活絡的角色,更是在營造社區、改變人心。 台灣藝術家吳季璁和陳淑強,也赴日參展。在廢棄的漁業倉庫,透過投影於漁網的光影和聲響變化,為廢棄的漁業倉庫,找到重新造訪的理由。日本藝術家深澤孝史,則利用海洋的漂流物(垃圾),遴選出白色物件,將之拼湊綑綁成日本的宗教信仰建築「鳥居」。透過廢棄物再生與傳統神話的結合,反諷現代文化下所產生的破壞,提醒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奧能登國際藝術祭,透過藝術凸顯地域的價值。在珠洲傳統,各個村子都輪流「村祭」。新的藝術祭典,搭配原有地方節慶,是在創新中又維持了舊傳統的經驗。透過藝術作為媒介,我們看見地方。這個地方沒有華美裝飾,卻非常真實,我們看見的是一種——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態美學!
Avatar of the user.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Published: Oct 27th 2019
43
7
0

Oku-Noto Triennale
北川富朗
日本地方藝術祭
奧能登國際藝術祭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