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上大大小小的音箱、效果器和導線,總是讓每個樂手又愛又恨。沒有這些設備,音樂就無法完美展現;但他們昂貴、笨重、不易操控,樂手們總得花上大把的時間搬運、調整、彩排,才能讓這些類比設備「聽話」,演奏出心目中最完美的聲音。
而 Positive Grid 的品牌使命,就是為樂手們省下這個負擔。
Positive Grid 於 2010 年成立於美國矽谷,以音訊處理技術和創新的精神,為音樂人打造最酷的音樂軟硬體,例如吉他音箱模擬 BIAS、吉他音箱與效果處理器 JamUp、吉他學習平台 Spark。Positive Grid 提供樂手一個快速的解決方案,省去了傳統類比設備笨重、難以攜帶的困擾,同時確保樂手上台表演時的音色與練習、彩排時完全相同,不受表演環境、設備品牌的因素影響。
這集科技職涯 podcast 邀請到 Positive Grid 產品經理 Ivan 來分享他的轉職故事。擁有超過十年吉他彈奏經驗的 Ivan,目前正透過自己作為樂手和音樂製作人的經歷,幫助更多人體驗到方便、好用的音樂相關 APP。來聽聽他從服飾店創辦人、樂團吉他手、到軟體 PM 的故事吧!
Ivan 從 12 歲開始彈吉他、玩樂團,也曾經歷過發專輯、跑亞洲巡迴的音樂表演生涯。提到職業身份上的轉變,Ivan 說:「我對自己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會給一個 deadline,當 deadline 到了,就要給自己打分數。」
在樂團的三年合約結束時,Ivan 自問:「我經歷過樂團夢的必經之路了,接下來呢?可以再往上爬嗎?如果不行的話,是不是該嘗試尋找不一樣的挑戰?」於是,Ivan 下定決心離開樂團,以吉他手的背景加入 Positive Grid,想挑戰利用自己彈吉他的經驗,幫助產品更貼近使用者的需求。
即使身為專業吉他手,Ivan 依然不會輕易猜測使用者的想法。舉例來說,Ivan 在開發 app 時,曾希望將節拍器功能做到最完善細緻,才能服務到喜歡複雜節奏的數學搖滾樂手。然而,產品總監提醒他:這個產品主打的是聲音品質而非節拍器,大部分的使用者其實只需要基本的節拍器功能。
Ivan 指出,你可以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想,但你腦中的使用者是誰?會不會是一群太狹窄的族群?太複雜艱難的功能反而容易使初階樂手退縮。
職涯初期,Ivan 曾與大學同學合夥創辦一間服飾零售店 Business COSTUMICE Mens Apparel Retail。他們從網拍開始經營,因成果不錯,進而在台北東區開設了長達三至四年的實體店。從經營服飾店到擔任產品經理,Ivan 說,其實兩個角色同樣都需要很多的策略規劃,只是應用在不同的通路和產品上:一個是服飾和實體店面、一個是軟體和數位 app store,一個需要店面設計、一個需要介面設計,但背後的商業原理和消費者心理學其實非常類似。
舉例來說,實體店多半會在結帳櫃檯前放置便宜的飾品或加價購商品,而同樣的邏輯也適用於數位場域,例如 Positive Grid 會將相對便宜的方案放在最容易被看見的首頁位置。Ivan 笑說,消費者心理很複雜難懂,而身為商家就需要將最重要、最容易理解的資訊放在最顯眼的位置,才能讓消費者買單。
針對 Positive Grid 的產品,Ivan 認為最值得驕傲的是 Bias Fx 貼近類比訊號的設計。無論是效果器和音箱的擺設還是訊號,視覺設計上都跟傳統的類比設備一模一樣,方便樂手可以輕鬆、直觀的上手使用。
而談及 2020 年希望能推出的全新 app,Ivan 滿懷期待的說,可望成為所有 iOS 吉他 app 中音色表現最佳的產品。此外,Positive Grid 也希望為更多一般樂手和初學者服務,例如新手爸媽、上班族等等,以降低大家學樂器的門檻,讓更多人可以享受玩音樂的樂趣。
想聽更多 Ivan 的故事嗎?
《科技職涯》是由 CakeResume 創立的 Podcast 廣播節目,專門邀請在科技、數位和新創領域的工作者來分享職涯趣事及觀點,每週三固定更新,目前可以在 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上收聽,歡迎追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