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孟德
小名吉利
小字阿瞞

[email protected]
(05)71111111

img3648.jpg

成就


文學

詩文辭簡樸,直抒襟懷,慷慨悲涼而沉鬱雄健,華美辭藻並不常見,惟形象鮮明,如《觀滄海》一詩:「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寥寥數筆,即能以遼闊的滄海景象,表現詩人胸襟,不加潤飾。


政治

奠定了統一北方的基礎。陸續消滅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實行屯田制度,穩定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貢獻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



簡歷

祖父曹騰,是東漢地位顯赫的宦官。父曹嵩,官至太尉。曹操自幼機警,既長,喜結交名士。20 歲時,受州郡舉薦,以“孝廉”為“郎”,授洛陽北部尉。在任期間,造五色棒懸于尉廨門上,有犯禁者,不論地位高低,皆棒殺之。後遷頓丘令,征拜議郎。靈帝 光和7年(184),改任騎都尉,隨皇甫嵩鎮壓穎州黃巾軍,遷為濟南相。中平6年(189),曹操與袁紹討伐董卓兵敗。後鎮壓黃巾軍,隊伍日益壯大,于建 安元年(196),迎漢獻帝都許縣,封為大將軍、武平侯。從此,曹操大權在握,號令四方,滅呂布、破袁紹,征烏桓,統一了中國北方。

建安13 年(208),曹操率軍大舉南下,與孫權、劉備大戰於赤壁,曹軍大敗。建安16年(211),曹操擊敗了馬超、韓遂,奪取了關、隴。後南攻孫權不成,形成 了南北對峙局面。這時,曹操由漢中進攻劉備亦告失利,統一中國的壯志未能實現。建安18年(213),曹操進為魏公,21年(216),晉封為魏王,25 年(220),病逝於洛陽。其子曹丕代漢建魏後,追封為魏武帝。


經歷

洛陽北部尉(174)

頓邱令(177) 

議郎(180)

騎都尉(184)-太平之亂 

奮武將軍(190)-討伐董卓

兗州牧(194)  

司空(197)-挾天子以令諸侯 

丞相(208)-赤壁之戰 

魏公(216) 

魏王(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