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篇文章撰寫|心靈類修養文章撰寫

Avatar of 蔡秉勳.
Avatar of 蔡秉勳.

長篇文章撰寫|心靈類修養文章撰寫

市場開發/企劃/社群/文案 [email protected]
Taipei City, Taiwan

我們都知道挫敗在所難免,但人天生都會有股好勝的心態,不喜歡居於弱勢。

人生往往也是不如意十之八九,如何面對失敗,面對它,也成為每個人一生中必須學會的課題。

這陣子適逢新年,大家開始都許下新的一年的新希望,大家都希望有更好的未來,但卻鮮少人會說出自己過去一年的失落和失敗。我們對於失敗上都有一股先天的抗拒,但沒有經歷失敗,我們如何增強忍挫力,爬向心中的成功?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在於失敗上,自己怎麼去處理失敗時的心態、如何面對,克服,之後再想想未來怎麼記取教訓,減少失敗的小方法。

面對失敗怎麼辦?

在失敗時,先克服「永遠爬不起來」的先入為主的觀念,把當下的注意力專注於「怎麼解決問題」而非逃避。Photo by Reynolds on Unsplash


1.先把面子丟掉,正視解決問題

面對失敗,很多人第一顧慮的點是被其他人側目、被其他人看笑話的羞恥感,擔心被貼標籤,永遠站不起來。這在所難免,也正是需要練習的地方。

筆者過去的經歷,當面臨到這樣的狀況,尤其在眾目睽睽下丟面子,當下的雞皮疙瘩、羞恥感,應證了想要挖個洞鑽進去的感覺。相信不少人都有這樣的經驗。

那首先第一步,筆者認為要先把自己的面子丟掉,先克服「永遠爬不起來」的先入為主的觀念,把當下的注意力專注於「怎麼解決問題」而非逃避。這個不只面對失敗時可以練習,可以在任何時候面對突發狀況時都可以訓練這樣的想法;例如面對對方丟出一個毫無防備的問題,嘗試著不是迴避問題,而是想著怎麼面對問題,又可以回答出自己立場。

久了,自然會有一定成果。

當我們面對羞恥感時,那股不舒服的反射動作,我們需要有個自在的情況來緩解這樣的不安。我們這時候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小方法,來調解不適,讓我們遠離羞恥感。Photo by Hernan Sanchez on Unsplash

2.找到暫歇的舒適圈,勇敢檢討

呈上一點,面對失敗,大多數人第一直覺,都是:「被其他人側目、被其他人看笑話的羞恥感,擔心被貼標籤,永遠站不起來。」

這時候可能無法那麼快冷靜地正視問題,有個方法也可以試試,找到自己的「暫歇舒適圈」。

什麼意思?當我們面對羞恥感時,那股不舒服的反射動作,我們需要有個自在的情況來緩解這樣的不安。我們這時候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小方法,來調解不適,讓我們遠離羞恥感。

例如有人緊張時會轉筆、休息一下去洗手間哼歌、啃指甲,都是緩減不適的動作。當然這些都是外顯的動作,我們可以嘗試使用較不被他人注意的方法,如腦袋想著跟伴侶、家人的快樂時光、上次去國外旅行時的愉快回憶… …等方式調解,等不適感消退,再來面對冷靜處理問題,相信你會有不一樣的感覺,也會較冷靜處理危機。

我們除了長期培養的經驗和專業,更需要是「相信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的自信心Photo by Jon Asato on Unsplash


3.洗腦自己可以爬起來

處理完情緒上的問題後,處理問題的當下,我們除了長期培養的經驗和專業,更需要是「相信自己可以解決問題」的自信心。這跟自信心的培養有關,我們可以先從多參與社群活動、與不同人交際開始,建立互動的自在感,慢慢演變在溝通或自我認同上的自信。

有了自信,也需要在解決問題上的長期訓練,兩者相輔相成下,練習久了,自然可以有把握的自信去面對跌倒的失敗,並不慌忙又風度翩翩的起身。

適當放下,看輕失敗的重要性沒有對與錯,但這如果過度相信,就會產生我們不懂的記取教訓和檢討學習。Photo by Eric Muhr on Unsplash


4.把失誤點,檢討內化成自己的「歷史」,重新前進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如何記取教訓,內化成生活的經驗?一般人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錯,最主要是面對失敗,他們不是去檢討,而是選擇淡忘或逃避。

舉個例:筆者國高中時期,面對段考考試後,相信總會有幾個同學會議論紛紛地開始討論起哪幾題哪幾個答案,看誰對誰錯。筆者當時面對這狀況就非常反感,我不會想去思考上場考試我到底答錯答對,我只想趕快忘掉。或許這可以呼應當時老師的呼籲:「別影響下場考試的情緒。」

我想說的是,適當放下,看輕失敗的重要性沒有對與錯,但這如果過度相信,就會產生我們不懂的記取教訓和檢討學習。

回到重點,如何把失誤點,重新變成生活的一部分,並不再犯錯?

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把問題重新思考過一遍,檢討如果重回當下,我們可以怎麼做?

訓練這個的方法,筆者覺得學習歷史是一個很好的方式。歷史總是告訴我們前人的錯誤與解法,但我們還是總是重蹈覆撤。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這跟人的「獨立個體」的認知有關係。

我們總會認為這是其他人的事,我跟他不一樣,我不試試看,怎麼知道?總是憑著滿腔熱血,卻忽略有系統地思考和推敲,等到失敗才大嘆生不逢時。

筆者認為,從生活中的小習慣去累積失敗,去正視它,把它成為自己的「個人歷史」,嘗試給自己3分鐘時間,思考整體的可行性與下幾步的策略,相信在於減少失敗上,可以有不同的結果。

當一個人把自己的能力設限的時候,他也同時限制了自己的成績。不要怕失敗而心生畏懼。Photo by Jordan Whitfield on Unsplash


莎士比亞也說過:「多餘的考慮是叛徒,它讓我們經常害怕嘗試而失去贏的機會。」當一個人把自己的能力設限的時候,他也同時限制了自己的成績。不要怕失敗而心生畏懼。

失敗總是困擾著歷史上千萬個人的決定和思考,只有面對它,我們才能增大我們成功的機會和走往嚮往的生活。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擺脫失敗的思緒痛苦,有創造更多不凡的影響力的機會。

*文字、社群案件合作洽詢:[email protected] *追蹤個人履歷:https://www.cakeresume.com/terrytsai10252020
Avatar of the user.
Please login to comment.

Published: Jul 12th 2021
41
5
0

Tools

wordpress
WordPress

教學文
乾貨文
文章撰寫
成長
心靈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