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主義=女權自助餐?女書店吳嘉麗:不只解放女性,也要解放男性

Avatar of 黃宜稜.
Avatar of 黃宜稜.

女性主義=女權自助餐?女書店吳嘉麗:不只解放女性,也要解放男性

採訪編輯
Taiwan

女性主義=女權自助餐?女書店吳嘉麗:不只解放女性,也要解放男性

女性主義不只是解放女性,同時也是解放男性。」一提到台灣人對女性主義的誤解,現任女書店經營者吳嘉麗做了這樣的解釋。


出國看見世界的寬廣 吳嘉麗要將這股浪潮帶回台灣


說起「女書店」這名字有兩個含意,除了是女性主義書店的簡稱,「女書」二字也是一種女性專用的古文字名稱,正代表著這家書店的選書準則是「女人寫、寫女人、為女人寫」。而關於它的誕生,則必須回推到台灣戒嚴時期。


在台灣當時噤聲、沉默的社會氛圍中,同時期有許多到歐美念書的留學生,因接觸到當地開放的社會風氣、能公開批判政府的行為,而大開眼界。因為在國外看到世界的寬廣,這群留學生決定將改革的力量帶回台灣。


1971年恰逢台灣退出聯合國,社會開始騷動不安,待在台灣的人民雖沒有大動作,但遠在國外的台灣留學生已經開始舉辦讀書會、出版雜誌討論社會議題、在台灣發生災害時於海外協助募款。這一切讓正在美國念書的吳嘉麗決定,畢業後一定要回台灣,她認為,「不回來台灣,我學到的、看到的,就都沒有意義了。


《婦女新知》:以雜誌之名,行婦運之實


1976年吳嘉麗終於學成歸國,在淡江大學擔任化學系教授後,並在同校的李元貞教授(台灣婦女運動的先驅)與幾位朋友邀請下成立讀書會,開始以自己擅長的議題關心台灣社會;同時發現,相較國外,台灣對於女性權益的改革非常落後。爆發美麗島事件後,連帶影響法規的修改,出版業的資格放鬆,他們看準時機,幾個朋友湊一湊錢,在1982年出刊《婦女新知》。


為什麼要做雜誌?吳嘉麗解釋,「要討論、參與社會議題,一定要有發聲的管道,而雜誌在當時是最好也最簡單的選擇,在這個名義下可以舉辦各種活動與講座,讓更多人參與、了解女性主義。」不過當時沒有經費,只能由成員們每個月固定從薪水撥一筆錢出來,討論的地點也都是在家中,甚至一度營運困難,停刊了幾個月,但這一切都成為後來女書店的奠基。


女人寫、寫女人、為女人寫 受女書店啟蒙的華文世界


隨著越來越多人參與,他們終於租了個小空間,讓大家來這裡分享最近看到的書籍,索性也賣起相關書籍,1994年女書店正式成立,這是華文世界第一家女性主義書店。


不過《婦女新知》的成就可不只這些,他們成功推動改革,讓許多原本只限定男生可以報名的國家考試,取消性別限制。吳嘉麗表示,很多人會說女生不適合做警察、外交官等等行業,但是這不應該是限制女性的藉口,不應該連選擇的機會都不給。


女書店開到今日,除了是台灣女性探索自己的園地,也經常有香港、中國等地的女性來此,除了對店內的藏書感到驚訝,也感嘆中國對女性主義的污名化。不過女書店曾在2017年7月一度熄燈,在2018年才又重新開幕。吳嘉麗解釋,當時是因為書不好賣,欠了很多版稅,後來清點發現欠的都是自己人,所以大家決定不拿這些版稅了,只希望讓女書店繼續營運。


女性主義=女權自助餐?解放女性,不代表要打壓男性


不過,這幾年女性主義經常遭受汙名化,甚至有人質疑「為什麼要叫女性主義,而不是男女平等主義?」或是「女性主義就是女權自助餐,只想要權利,不想要義務」,真的是這樣嗎?吳嘉麗感慨地表示,「女性在過去都是遭受壓迫、沒有太多權力的角色,歷史上也都是用男性的角度看世界,女性主義代表要用女性的角度看世界,爭取女性的權益,但並不是從此否決男性、打壓男性。」


其實,在女書店逛了一圈,確實有一區書籍的主題是「男性研究」,吳嘉麗表示,「在女性主義裡面,男性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份子,我們不只是想解放女性,也想解放男性,因為無論男女,都被社會賦予過多期待與刻板印象,我們想要改善這個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