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個長期關注社會議題的人,不管是哪一個種類,當每則新聞經過深度挖掘後,可能都會發現牽動一切最核心的原因是政治因素。雖然無奈卻也現實,在諸多議題上,似乎都離不開政治力量的影響。

在本集的《科技職涯》,我們邀請了先前在鴻海董事長辦公室擔任市場分析的 Jeremy,來跟我們聊聊政治與經濟間的角力、企業與政府如何有效合作,以及他身為國際關係人才對於自我職涯的定位。

Jeremy 畢業於政大外交系以及劍橋大學國際關係與政治研究碩士。在加入鴻海之前,他曾經服務於 財團法人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研究規劃部,負責國內外網絡與區域政策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為東亞政治經濟與區域國際關係。在學術寫作以外,他也長期於在相關媒體發表印太事務相關的評論。

一個國際關係出身的人才,是如何跨足科技與商業領域的?以外交、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台灣科技業的機會與風險又是什麼?如果你也對於 Jeremy 特別的職涯道路感到好奇,推薦你這集《科技職涯》!

Podcast 各節摘要
01:45    Jeremy 淺談在鴻海董辦負責市場分析的工作內容
03:00   擔任幕僚團隊成員需要哪些技能?
03:45   鴻海帶給 Jeremy 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06:20   Jeremy 分享 2020 年至今台灣科技業的趨勢與機會為何?
09:45   數位轉型的不同層面思考
11:25     Jeremy 認為企業跟政府之間的合作要如何更有效率?
15:30    Jeremy 如何確定自己在國際關係領域的興趣?
19:25    在劍橋取得碩士學位後,Jeremy 為何選擇回台灣工作?
20:55   國際關係人才的轉型趨勢
24:30   Jeremy 分享參加媽祖遶境的初衷與體悟
30:00   Jeremy 平常如何保持追求自我進步的動力?
30:30   在大量輸入跟產出資訊的情況下,Jeremy 如何管理自己的時間?
35:40   Jeremy 分享日常生活中吸收政經資訊的閱聽管道

在鴻海董辦擔任市場分析需要做些什麼?

既然隸屬於董事長辦公室,這份工作與企業高層的互動自然非常密切。作為市場分析人員,最重要的當然就是分析能力,包括對市場狀態、產業趨勢、企業策略的分析。除了企業內部的資料以外,Jeremy 也花很多時間都投注在研究外部的資料,像是媒體報導、證券分析報告、市場調查分析、智庫研究等等,對於資訊快速且精準的吸收能力,是這個工作的必要條件。

除此之外,因為匯報的對象是董事長或其他高層,對方需要的不是一份詳盡的報告,而是能夠快速知道重點的資料。所以邏輯清楚、將資訊整理得精要清晰,都是這份工作的核心能力,「做事要有這樣的意識。」Jeremy 說道,這是在董事長辦公室工作的重要能力。

在跨國的台灣企業鴻海工作最大的學習是什麼?

政治與國際關係出身的 Jeremy,本身沒有商管、科技的背景,加入鴻海前的經驗也幾乎不是在私人企業,所以鴻海對他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體驗。

「有時候你在某個領域出身,你就會覺得那個領域可能就是形塑世界的某種關鍵力量吧。」Jeremy 舉例,比如他過去多在政治領域、公部門,就會覺得政治對於世界的影響力非常大,但是轉換到鴻海後,他可以搭配私人企業的角度更宏觀地去觀察不同動能之間的互動。

除此之外,無論在產業或台灣經濟的探討範疇中,鴻海都是一間具有指摽性的公司,因此 Jeremy 在鴻海不僅能親身參與業界的大型組織運作與轉型,也能觀察到企業與其他國家的政治力量互動後的結果,是一個從更廣的面向分析台灣經濟力量的好機會。

當然,就算同樣在鴻海任職,不同角色也會有不同的看法。Jeremy 自己身為幕僚、位於集團的決策中心,關注的是宏觀的策略,而作為其他領域的人才,像是生產線或是研發單位,視角也一定會有所不同。

疫情之下,台灣科技業的機會與風險

自從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局勢屢有動盪,而台灣相對穩定的狀況幫助產業維持現狀甚至蓬勃發展、在全球產業鏈中嶄露頭角,股價屢升的台積電就是一個具體的例子。

就 Jeremy 的觀察,台灣的硬體科技產業鏈完整、有成熟的 PC 品牌、人才也十分豐富。不過若論外在環境的變化,半導體需求上升、電子製造業因為中美關係影響跨國產業的轉型過程,台灣品牌的製造商出境其實有利有弊。

從政策面來看,時代的需求剛好對應台灣的強項,但同時也可能造成政治上的猜忌,因此政府現在應該要關注的是「如何體現台灣不是風險,而是值得信賴的夥伴」,並藉此槓桿半導體與設備材料產業的發展。

若從企業的角度,對外應該要更重視政策發展。從中美外交關係影響到各大科技公司的行動就可以看出,產業和政府政策的關係只會越來越緊密。因此企業未來不能只著眼服務客戶,而是需要花更多心思關注政策的方向、分析政治風險,並組織完善的法務團隊,密切因應政策的改變。

對內,企業則須正視數位轉型的浪潮,這不僅僅是因應疫情推進的遠距辦公狀態,更關鍵的是商業模式的定義。很多科技公司的定位都已經與以往不同,像是 Tesla 不是只賣電動車、而是旨在成為能源供應商;百度力推其 AI 服務,而不是只有搜尋引擎的產品。這都象徵著數位化如何推動企業的轉型,並直接地改變產業的樣貌。

企業與政府該如何有效益、有效率地合作?

「企業必須理解政策與政治運作的邏輯。」Jeremy 這麼說道,而企業對政策理解通常都需要仰賴專業人員的協助,不然其實很容易失準。

從大方向來說,必須先清楚政府關注的焦點議題。比如說 911 事件後美國華府智庫投注很多資源在反恐議題,但是近年來則是現在轉向研究中國企業的影響力、中美關係的合作與抗衡。

在研究政策分析報告時,Jeremy 提醒大家「產業的研究是否到位」不是重點,畢竟外國單位不見得對台灣的產業暸若指掌,但是政策的影響力卻不可忽視。像是半導體產業移往美國,不一定是真的在意生產效率與成本的優化,而是從國安的角度所做的決定。

對於這些變動,需要仰賴企業長期對於政策的關注和敏感度並超前部署,Jeremy 也建議企業不要將這類需求單單侷限於 PR 的層面,而是更核心地著眼於政府關係、政治風險的議題。

從政大外交、劍橋國際關係與政治研究到科技產業

Jeremy 一直都很喜歡歷史相關的資訊,成長的過程中他也感受到自己不僅喜歡也擅長,所以逐步確認了自己的志向,大學選擇就讀政大外交系。Jeremy 笑說自己一路走來都挺確定自己喜歡的領域,不過如果遇到其他感到興趣的,他也會嘗試彼此結合,比如說從公部門轉往科技業就是一個嘗試。

打開 Jeremy 的履歷,滿滿的政府單位、NGO 以及智庫的經驗中,可以發現他曾經在大學時到奧美實習,當時他覺得自己沒有特別喜歡廣告行銷的領域,對於一般的企業也沒什麼興趣,但在劍橋大學唸書時,Jeremy 主要研究中國的境外產業,像是政府企業關係如何影響經濟發展以及企業的行為,慢慢建立了他踏入商業領域的契機。

後來他到了智庫工作,帶著觀察新南向政策成效的目標出差與當地的台商打交道,實際看到了政策在商業世界的影響力,才逐漸了解這個領域豐富的發展空間。

Jeremy 有哪些豐富的經驗?來看看 Jeremy 完整的 CakeResume!
如果你也喜歡 Jeremy 的 Profile,歡迎使用 CakeResume 製作獨一無二的履歷 🙌🏻

#東亞 #科技業 的國際關係職涯

「國關人才要走長走遠要有特殊專長的領域。」Jeremy 說明可以從兩個面向「區域」或是「議題」去思考國關人才的職涯。區域就是地理位置,議題則有不同種類,像是核武、國際金融等。國關人才可以專注在區域或是議題其一,成為特定領域的專家,也可以融合兩個面向,打造有特殊專長的職涯。

Jeremy 本身比較關注東南亞政經局勢的研究,加上在鴻海的經驗讓他累積從分析到落地的經驗,讓他逐漸定調自己「在科技業的分析+實務技能」的職涯方向。在政治局勢的影響下,科技業本來就需要熟稔國際關係的人才,Jeremy 也想再深挖自己能夠帶來的影響力。同時他也想要槓桿「分析」這個核心去學習更多的趨勢和能力,持續更新自己的 skill set。

想要讓台灣更好?常常去看台灣長什麼樣子吧!

相信很多選擇政治領域的人,都帶著關懷在地的初衷,Jeremy 也是如此。經歷過英國留學及海外工作,Jeremy 更加清楚自己內心想為台灣奉獻、想讓台灣越來越好的目標,所以他選擇回到這個他最有發揮空間的舞台。除了站在決策的高點,Jeremy 認為時常了解這塊土地的本質是很重要的,比如說他今年參加了媽祖遶境的活動,讓自己接受不同生活與思考方式的洗禮。

「現代人其實很少有空白的時間。」Jeremy 認為媽祖遶境是一個信仰與心靈的旅程,縱使不是信徒,一路上的沈澱以及浸潤在整個氛圍中,會讓他去思考很多問題。

「做高層的分析時,需要時時警惕自己不能太過離地。」政府與企業的影響力固然重要,但在思考「台灣如何更好存續在這個世界上」時,也不能忘記在這裡生活的人們。

如何保持追求進步的動力?

許多問題長久累積、難以撼動,作為關注的人,難免偶爾感到力不從心,那麼 Jeremy 是如何持續保持在「追求更好的自己」的路上的呢?

除了清楚自己的熱情所在以外,Jeremy 認為如果有社會價值相關的核心追求,通常都可以幫助他打破個人的瓶頸、有更多努力的動力,而非單純追求個人的收入和生活目標。

當然,個人 vs. 社會的目標並不是非黑即白,兩者並不相斥,只是比例上面的取捨。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狀況和需求去調配,追求理想的生活與職涯樣貌。

如何有效率地輸入與產出?

Jeremy 一直都是一個高產的人,工作之餘他會發表對政策研究的觀點、撰寫換日線專欄、出書等等,在正職工作本身就需要吸收大量資訊的情況下,Jeremy 是如何保出輸入與產出的高效率的呢?

有各行各業的人脈很重要

以前如果遇到新的挑戰,Jeremy 會立刻跳下去自己研究、埋頭苦幹,就像是學生時期把生活填充得非常的滿、不得不讓自己過得比較操勞。現在他意識到適當休息的重要性,就會選擇在遇到問題時請教合適的人脈、減少自己走的冤枉路,讓時間的規劃更有效率。

建立成熟的個人知識體系

讓自己看事情的角度更多元、層次更深入,就可以讓每次的輸入有更高的效益。舉例來說,追劇可以不僅是單純的娛樂,如果能將劇中的知識連結自己腦中過往吸收的資訊,使得相關主題的知識更加豐富,甚至是印證自己原先的想法、累積新的觀點,都可以讓一次的輸入被更有效率地運用。

接受不同資訊的挑戰

建立個人知識體系的額外好處,就是在遇到不同觀點的碰撞時,能夠更有彈性地應對。因此,平常多多累積自己舒適圈外、不熟悉的資訊輸入也是一個方式,比如說跟 Uber 司機聊聊天、跟不熟的人 small talk,都可能會有很多有趣的收穫。

Jeremy 在 STTP 海峽尋新台北論壇進行分享。

Jeremy 平常吸收政經資訊的管道推薦 

如果只推薦一個管道,Jeremy 的首選是路透社,可以再加上 Wall Street Journal。若是行有餘力的話,也可以參考下面列出的所有資訊來源!

更多人才的精彩分享,敬請鎖定 CakeResume 的《科技職涯》Podcast!

《科技職涯》是由 CakeResume 創立的 Podcast 廣播節目,專門邀請在科技、數位和新創領域的工作者來分享職涯趣事及觀點,每週三固定更新,目前可以在 KKBOX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上收聽,歡迎追蹤 


kontributor

Jo Chiu

A thinker enthusiastic about marketing, design and stories ✍🏻

Welcome to contact me via LinkedIn

Build a Resume for Free

Download Free PDF Resume


Contoh CV As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