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童言無忌的時候,大家應該都想過長大後要做什麼。總統、太空人、電影明星,那些電視上光鮮亮麗的人成為心中的夢想。再長大一點後,我們開始更加認識自己,於是有了將興趣當成工作的目標,畫家、小說家、設計師、科學家,對於嗜好的追求,連帶著對其生活型態的嚮往,引領著我們的年少時代。

許多人的路應該是在選擇高中或高職、考大學,或是踏入社會工作之際,產生了轉變。出於各種考量,我們選擇了自己更有把握、更擅長的事情當作工作,或許挺喜歡眼前的工作,而那些曾想要賴以為生的熱情所在,也持續支持著工作之餘的生活。

在本集的《科技職涯》,我們邀請了曾經走上岔出的路,後來卻又堅定地回到原先方向的王心偉,來跟我們分享他從汽車產業研發工程師,轉職為服裝設計師並創辦品牌 SYNDRO 的故事。

非服裝設計背景的王心偉,是如何在資源極其有限的狀態下,從研發工程師轉職為服裝設計師的?創作了一間公司、一個品牌以及許多服裝系列的他,一路走來的體悟與堅持是什麼?作為 MIT 品牌,SYNDRO 在意的價值為何?

那些各個工作都適用的 mindset,盡在本集的《科技職涯》!

Podcast 各節摘要
01:20    SYNDRO 是怎麼樣的品牌?
02:30   SYNDRO 為何選擇「雋永」的風格? 
04:35   王心偉從汽車研發工程師轉職為服裝設計師的契機為何?
06:00  王心偉與服裝設計的邂逅
09:10   機械工程師 vs. 服裝設計師的職涯選擇
12:20    轉職的過程中,王心偉身邊的親友反應如何?
14:10     創業之際,沒有資源的王心偉如何結交人脈?
19:00    創業 8 年後,王心偉會想要跟 2013 年的自己說什麼?會想改變什麼策略?
25:00   王心偉如何透過品牌 SYNDRO 去呈現自己想說的故事、重視的價值?
30:30   SYNDRO 的定價策略與反思
35:30   SYNDRO 是否曾經想過在海外生產?
38:50   疫情對於 SYNDRO 的影響為何?
41:20    SYNDRO 對於團隊夥伴的期待為何?

從研發工程師到服裝設計師的職涯轉換

畢業於台灣大學機械系學士與碩士的王心偉,在大學期間對服飾產生濃厚興趣,並擔任 PTT 的 JEANS 板主長達十年。取得碩士學歷後,他先是根據自己的專業背景投入工程師工作數年,後來在 2013 年成立自有品牌 SYNDRO,目前為 SYNDRO 的創辨人暨設計總監。

王心偉與服裝設計的緣起

「所有的產品在這個商業市場都是殊途同歸的。」從前擔任汽車的研發工程師,現在則是與布料為伍的服裝設計師,王心偉作為《科技職涯》第一位來自時尚產業的來賓,一開始就點出了人生中這兩個角色的相同之處。

汽車與服裝兩者都需要人力或機器加工生產,都需要嚴謹品管、都需要很多人研發組裝,就好像服飾品牌 Engineer Garments 所述說的故事一樣 - 每一件衣服都是從工程而來。

王心偉比喻自己從大學時就是個「服飾宅」。高中的時候,身邊朋友的便服選擇大多跟隨潮流,在那個時代很多人都會學周杰倫穿帽 T。但是升上大學後,同學的背景變得多元,很多人都有一股展現自我的渴望,而「外表」就是其中一種管道。

「衣服是一種 social currency。」王心偉說道。服裝很大程度地左右了一個人的氣質,也象徵一種社交的資本,就像是他身邊的男生朋友都會比較腳上球鞋的價值。有一次,王心偉偶然得知朋友花了高達 6000 元買了一件牛仔褲,於是他開始對於服裝的價值以及塑造價值的原因感到興趣,便一頭栽入牛仔褲的研究當中。

當時他投資不少金錢買入牛仔褲,花了很多時間研究,有時也會再把手上的牛仔褲賣出。漸漸地他越來越了解牛仔褲的製程與歷史,他知道市面上有哪些種類的牛仔褲、知道一件好的牛仔褲講究什麼地方、知道為何牛仔褲的價差可以如此之大。當然,他自己也開始入手所謂「好的牛仔褲」。

好的牛仔褲所費不貲,上萬塊錢也是正常的,但是王心偉在深入了解整個產業之後,就不再過度拘泥於數字。「並不是什麼牌子就是貴,而是好的東西本來就貴。」特殊的製程、考究的年份樣式,有些款式現行的生產技術無法製作、需要使用老機器並人工操作等,都是讓這些高質感的牛仔褲成本提升的原因。而這樣的心得在他自行創業、生產服飾之後又更為深刻。

王心偉正在繪製設計圖。

2013 年是職涯的轉捩點

大學畢業後,喜歡服裝的王心偉曾考慮以此為業,但因為沒有相關背景的考量,所以他還是繼續唸了機械研究所,並在取得碩士後先擔任工程師,期許自己在 40 歲之際能有足夠的資本開始創業。

「還好沒有這麼做。」王心偉笑說,回頭來看,他認為自己若是真的等到 40 歲,屆時應該沒有足夠的心理素質、也沒有夠低的機會成本可以讓他放棄原有的生活。最後,王心偉在 28 歲那年開始感覺到對工程師工作的倦怠,他毅然決然地辭掉了工作、從此開啟了追逐服裝的生活。

百分之百的裸辭 - 用熱忱交換資源

在轉職成為服裝設計師的這條路上,王心偉可以說是 100% 的裸辭,家人也大多不贊同。他沒有任何服裝設計、媒體、行銷、製造商的資源,少數可以間接接觸的人脈,例如心儀的日本供應商,也因為對方做事嚴謹,對於剛起步的他來說很難爭取接洽合作。因此,他開始有意識、有目標地去交朋友,並且梳理自己完整的想法與對方交流,讓人可以感受到他的決心。那時他準備好答案的問題有以下幾個:

  1. 為什麼辭職
  2. 為什麼來到服裝設計產業
  3. 自己對服裝的研究程度、對於台灣服裝產業的視野
  4. 自己的設計可以帶來什麼變革、變化

在他持續地嘗試之下,終於在離職半年後找到了自己滿意的供應商,於 2014 年推出了第一批產品。

對於王心偉和 SYNDRO 感到好奇嗎?來看看 王心偉完整的 CakeResume!
如果你也喜歡王心偉的 Profile,歡迎使用 CakeResume 製作獨一無二的履歷 🙌🏻

讓 MIT 本身就是一個品牌,SYNDRO 的策略與反思

在 SYNDRO 創立的 2013 年,台灣的品牌不受男裝市場所喜愛,真正持續獲利的大多是潮流品牌,而這些潮流品牌借鑑的元素又可溯源至日本市場,因此王心偉也曾經代理過日本品牌的產品,並且從中獲得設計的靈感,但他也坦言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商業模式,只會讓 MIT 品牌淪為「買不起日本品牌的 Second Choice」。

回歸到他創立 SYNDRO 的初衷,是希望能夠讓喜歡穿搭的男性都能在 SYNDRO 找到 Total Solution,王心偉期待 SYNDRO 的風格、款式、商品的質感都是「Timeless」的,不受時間與潮流限制、能夠成謂雋永的經典,讓顧客能夠持續地珍惜與喜愛。他喜歡這樣的產品,但是市場怎麼看待呢?

行銷最難的事情之一,是把自己的想法裝進顧客的腦袋

要達到有效的溝通,一來是清楚的訊息,二來是精準的對象。王心偉想藉由 SYNDRO 吸引到的 TA,無非就是與他自己接近(很懂服裝或是希望能成為很懂服裝的人)、認同 SYNDRO 重視的價值 -品質要求、文化堅持、知識性的研究等等 - 的顧客。

比如說一件牛仔褲就能有很多學問。如果大家手邊有一件很老、超過 40 年的牛仔褲,不妨翻翻看褲腳,反折後是否可以看到紅色的線,又稱「赤耳」。赤耳的使用其實是因應當時布料尺寸的侷限,以及生產方式所形成的收邊手法。赤耳是傳統的美國牛仔褲做法,需要特定的機器才能織就,現在的大規模生產技術無法做到。這也因此造成了「赤耳牛仔褲」不凡的地位,不僅在牛仔褲品牌中成為高端的系列,捲起褲管露出赤耳的穿法也被視為一種潮流的象徵。

這是一個小細節,背後卻有滿滿的故事,而對於喜歡研究服裝的王心偉以及 SYNDRO 的顧客來說,這就是他們在意的品牌價值。從成立 SYNDRO 到現在,王心偉一直都相信開誠佈公溝通的重要性,作為獨立品牌,SYNDRO 雖然起點較慢,但是投入的心力完全不打折扣。

赤耳牛仔褲

定價策略 vs. MIT 的堅持

王心偉為 SYNDRO 推出的第一件產品是定價 9,800 元的純棉長夾克。不同於當時流行的波段式操作,他一次推出了有 20 多件產品的 Total Collection,並把場景設定為修車廠加上工作服,也算與前一個人生角色的連結。除了行銷方式不同,他也選擇了一個市面上少見的價位區間。SYNDRO 的產品定價約為 8,000~10,000 新台幣之間,而王心偉坦言,他至今一直都覺得這個決定是錯誤的。

一方面是這個價位區間在目前的市場看來有些尷尬。既不屬於平價的大眾市場(Marketing),卻也無法被歸類到高價的精品品牌(Branding),同時這個價位也在生產成本逐年提高的情況下,只能讓 SYNDRO 維持現在的規模、無法獲得健康的成長動能。

儘管一開始創業確實是因為生產力與成本之間的考量,讓 SYNDRO 無法像快時尚品牌一樣以量制價,加上王心偉個人對於產品的喜好和堅持,而選擇了量少質精的路線。但是隨著工資逐年成長,生產成本至少增加 50% 甚至足足三倍,加上工廠休息日較以往增加等等原因,都讓 SYNDRO 的 MIT 產品成本提升不少。「這是 MIT 產品的先天劣勢。」心偉不禁感慨。

中國製造的震撼與思考

那麼,難道 SYNDRO 沒有想過到海外生產嗎?其實王心偉曾經嘗試過,而中國製造的經驗也讓他大開眼界。中國製造的產能之大,光是應付內需也都遠超越台灣工廠,如此便造成產業的蓬勃。比如說王心偉發現台灣工廠生產的產品雖然品質精良,但整體而言產業資源有限、沒有太多的資源可以保養機器,師傅的平均年齡也是中國工廠的兩倍以上,兩邊的生態與氣氛大不相同。

雖然 SYNDRO 不是量產的品牌,但是國製造仍有機會幫助 SYNDRO 壓低成本。儘管如此,心偉最後仍然選擇回到台灣,這跟他所在意的價值息息相關。他期待 SYNDRO 作為台灣品牌,能夠為台灣人的文化、服裝產業的復興帶來正面的影響。他舉例,同樣是 New Balance 的鞋子,中國製造的價位為 3,000 元新台幣,美國製造卻可拉高到 7,000 元。這不見得與產品品質高度相關,反而是「美國製造」這個品牌背後所帶來的價值值得深思。「讓 MIT 本身就是一個品牌。」王心偉如此期許著。

SYNDRO 想要找的夥伴樣貌

王心偉笑說,他對員工的標準很高,他也知道自己在找的條件真的很難。以 SYNDRO 目前正在尋找行銷與平面設計的夥伴為例,他對行銷夥伴的期許就如同他自己一樣,需要了解非常多、廣而深入的服裝知識。舉例來說,為什麼會有「City Boy」這個風格?具體的穿著打扮為何?這股風潮幕後的推手是誰?

行銷夥伴必須對服裝的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並且能夠轉譯成受眾有興趣的語言,對新的事情有敏銳的觀察力、知道如何串聯時事、有良好的表達能力等等。相同的,王心偉也期待平面設計的夥伴可以一樣熱衷於服裝的歷史,能夠掌握老衣服當時的廣告風格,同時連結 SYNDRO 自身的價值、推出歷久彌新的設計。

在疫情影響、實體店店休的情況之下,要如何把實體店能夠傳遞的氛圍數位化呈現、創造有力的線上通路 Business Model,同時不減損品牌價值,都是 SYNDRO 團隊正在面臨的挑戰。

想要加入 SYNDRO、一同發揮 MIT 的職人精神嗎?歡迎到 SYNDRO 的招募頁面 瀏覽職缺、投遞履歷!

創作與獲利的角力 - 如果重回 2013 年

SYNDRO 自 2013 年創立至今已經 8 年,如果王心偉有機會給當時的自己一句忠告,他會說什麼呢?

「再有耐心一點。」王心偉這麽說。當時因為資金即將告罄,他急於將產品變現獲利,結果反而造成了被錢追著跑的循環。累積了 8 年的經驗再回頭看,王心偉覺得很多東西是需要醞釀培養的,太急的話無法建構出有利的商業模式。取而代之地,他認為應該要先盡可能地大量創作、取得曝光與市場的歡迎,再開始操作商業策略變現。

王心偉舉例,就像是一位一生只畫一個絕佳作品的藝術家,對比畫了超多作品、大部分的創作都有在水準之上的藝術家,後者有更多的機會遇到伯樂,也有更大的機率獲得普羅大眾的認同,此時走入獲利的階段便也是水到渠成。

王心偉回首自己剛創業時,他沒有在作品中完全體現自己的創作能量、獲得有意義的認同,當時知名度也不夠,自然也就難以產生商業價值,加上他的作品本就不是因應流行而設計,所以也很難造成一時的轟動討論。

王心偉建議,如果可行的話,最好能先集結到做足夠的資本,不管是金錢、人脈或是精神上的,並擬定一個時間點,在時限內盡可能爆發自己的創作能量,在市場產生漣漪甚至是波濤,接著再來思考商業化這件事。

其實除了服裝設計,任何創作者都可以參考遵循這個思維,尤其是固定成本較高的創作。先藉由創作蓄積能量、創造市場的渴求,再進入到商業化階段,讓顧客心甘情願購買這件產品以及象徵的價值,為品牌帶來更長遠的效益。

王心偉 Shinway 的精選書單

洋風和魂:日本如何在戰後歷史與文化交流中保存了美國時尚風格

Ametora: How Japan Saved American Style

W. David Marx

本書簡介 📝
從日本服裝及時尚風格的演進為觀點,剖析文化、時尚與歷史三者在日本各個世代之間如何相互影響,讓一個在美國本土已然消逝的衣著傳統,能在日本落地生根,並反向輸出西方,進而影響全球。

AVANT MAGAZINE

Semi-annual Magazine founded by Eric Maggiori

本書簡介 📝
目前推出四冊,分別是美式工裝、美式軍裝、法國工裝、作者收藏,是很好一探老衣服迷人之處的雜誌。

更多人才的精彩分享,敬請鎖定 CakeResume 的《科技職涯》Podcast!

《科技職涯》是由 CakeResume 創立的 Podcast 廣播節目,專門邀請在科技、數位和新創領域的工作者來分享職涯趣事及觀點,每週三固定更新,目前可以在 KKBOXSoundOn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上收聽,歡迎追蹤 


contributor

Jo Chiu

A thinker enthusiastic about marketing, design and stories ✍🏻

Welcome to contact me via LinkedIn

Build a Resume for Free

Download Free PDF Resume


Real Resume Examp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