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
51 post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 days

前幾天在整理相簿,翻到 2017 年的東東。內容是一個夏季旅遊網站的草圖。

好懷念喔。

-

#網頁 #設計

417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5 days

動態設計開始於 20 世紀 50 年代早期。最初運用於定格動畫點影,畫面會隨著音樂進行有節奏的同步運動。Saul Bass 在 1955 年為電影《The Man With The Golden Arm》設計標題序列的時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種方法的影響。黑色螢幕上創造一系列運動著的白色條塊,轉化為一場古怪抽象的圖形芭蕾。幾分鐘後,白色條塊變成一隻隻扭曲的手臂,象徵著身心飽受著折磨,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圖形象徵。

這些草圖雖然靜止不動,卻是運用平面設計講述故事的典範,豎立起時代標籤,對現在即未來將產生持續的影響。

-

#設計 #理論

363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7 days

由 Gas Rocket 設計公司打造的 Crema Lab Gelato 品牌。很喜歡它的配色。而且牆壁磁磚的花紋是模仿冰淇淋筒的紋路,很有趣!

-

#設計 #靈感

205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12 days

1927年 Fortunato Depero 在國際米蘭藝術裝飾雙年展,用混泥土的單字設計了「Book Pavilion」。龐大的字母外表矗立著的圖騰柱,在外牆和屋頂設計浮雕。1931 年,Fortunato Depero 為客戶金巴利建議了類似的設計構想。雖然此構想為得以實現,但他的草圖呈現了碑銘主義風格的商業意義。

碑銘主義能創造一種莊嚴感。可以在紙張或螢幕上模仿這種肅穆的效果,也可作為展覽、表演或舞台設計的表現手段。

-

#設計 #理論

236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14 days

韓國服裝品牌 ADER ERROR 給顧客的巨大購物袋,成為行走戶外廣告媒體。

-

#設計 #靈感

372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18 days

永遠不要低估紙藝的靈活性。紙張作為一種工具,能把觀眾吸引到一個突出的故事或者訊息,數位雷射切割和其他特效印刷裝訂技術大大提升了紙張的這種能力,而且比純數位或網路體驗更具真實感。

Stefan Sagmeister 2008年的專題著作《我至今的生活所學 Things I have learned in my life so far 》,書套經過雷射切割後呈現為一張簍空蕾絲狀的臉。整部書實際由一列獨立裝訂且可移動的書組成,每抽出一本書,下一本即可透過書套呈現出一個嶄新的外觀。

-

#設計 #理論

670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1 days

日本設計師 小野哲郎 設計的診所品牌。

他的 X:onotetsu6

網站:d-6b.com

-

#設計 #靈感

828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3 days

「品牌指南」是一份手冊或文件,旨在為品牌提供一致的視覺語言,讓品牌在不同的媒體和情境都能呈現統一的狀態。內容通常包括:品牌故事、使命、價值;標誌與標準字規範;顏色規範;字型使用;輔助圖形;應用系統。

我做了一份免費的品牌指南,目的是個人練習和希望讓想認識品牌的人可以有初步了解。

下面連結提供了閱讀的 pdf 檔案和原始 ai 檔,有需求的人可以下載。

參考連結:https://reurl.cc/dLRA7g

下載連結:https://reurl.cc/lg8or6

-

#品牌 #設計

664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6 days

將各種紙張進行裁剪並拼貼為圖形,這種作法既是幼兒園的活動,也是久經考驗的設計創作工具。

美國現代主義平面設計師 Paul Rand 擅長用紙張和膠水加工大量剪報、照片和陳舊畫刊。他曾經寫道:「拼貼是一種獨創性十足的工作方法,在元素並置的過程中縮短表達理念所需的時間。」

引用的案例是 20 世紀 60 年代早期的一個造紙公司廣告,儘管作品看上去形狀不明,但它確實遵循著設計原則。作品散發出肆意狂歡的氣息,最醒目的控制性元素是色彩 — 三原色紅、黃、藍和黑白把各種成分調和在一起,看上去是偶然為之,實際是經過精巧的組織。

-

前面有提到「分層設計」,與拼貼主要不同之處是在於:分層設計更注重將元素分解成獨立的層次,並以有組織的方式來排列;拼貼通常有手工製作的感覺,像將雜誌剪貼成一幅畫一樣,並且更注重通過組合不同元素來傳達特定的情感或主題。

-

#設計 #理論

342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8 days

這件事想了一段時間。

我是為了什麼做我現在正在做的事?為了金錢?名聲?地位?我想要什麼?

「設計」不僅僅是一種藝術,更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然而,不管是哪個領域的設計,都是在解決他人的問題,鮮少關注設計產業本身存在的問題。台灣設計產業的問題是什麼?是民眾對設計不夠了解?不夠國際化?還是設計師本身專業度不足?又或者是整個台灣設計需求市場太小?

我認為台灣設計產業就是一盤散沙。好像我們都在同一艘船上,船是可以前進,船員也都有在做事,但船不知道要去哪裡,船員間也都沒有交流。

我心目中的設計協會,是讓資深設計師帶領新進設計師,不僅教設計技術與實務,更重要的是了解設計在社會中的角色與價值;是讓去國外發展的本國設計師,分享他們在國外的經驗;是讓大眾在有設計需求時首先想到的資源。

我相信整合所有能量,會讓產業會更具前景。

我知道這非常的理想化和抽象,要實現這理想需要龐大的資源,但我想為台灣的設計產業做點什麼。至於要怎麼做,可以一邊前進一邊想。

這就是我的 Purpose。

-

#設計 #靈感

326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about 1 month

日本合成樹脂創作者 J.ade 在2018年利用下班到睡前的一點時間,花了一星期左右完成的作品。

他的推特:jad_ko

網站:minne.com/@chisamiko

-

稍微對「合成樹脂」這種創作模式搜尋了一下。在日本有裝飾品、服裝配件、藝術品、家居裝飾等等,應用相當廣泛。而且還有許多創作者開個人個展、聯合展等。

真的很猛…。

-

#設計 #靈感 #design #inspiration

395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about 1 month

美國設計師 Rex Bonomelli 以老舊報紙的形式設計 Stephen King 小說《11/22/63》護封。此設計並未使用當時暢銷書流行風格「光滑護封 (表面光滑有光澤)」,由於這部小說是 Stephen King 首部歷史小說,報紙的設計精準地指明年代,即使是作者的名字也進行了充分的磨損處理。外觀肅穆而明晰,撕裂的報紙和深紅的背景為小說增添一層神祕感。

做舊處理,或「復古」,可以製造一種歷史感厚重的假象,使人們相信這作品是手工製作。但不合時宜的作品不僅看上去顯得陳舊落伍,還可能向讀者傳達錯誤的訊息。其技巧在於找到平衡,設計師必須巧妙的暗示讀者:你們看到的是舊物的複製品,不是粗製濫造的贗品。

-

#設計 #理論 #design #theory

465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about 1 month

2024 KOKUYO DESIGN AWARD 大獎是 伝野 輔 製作的「削鉛筆」。設計理念:「『削鉛筆』是一種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形狀自行打造的產品,可以視為一種原材料。由於從小手比較大,我無法很好地握住標準尺寸的鉛筆,鉛筆的直徑太細了。因此,我握筆的方式很特殊,曾經被人指出過。迄今為止,我還沒有找到真正適合自己使用的鉛筆。我認為除了我之外,還有其他人可能會感到規格化的產品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因此我考慮了這個產品。」

-

#設計 #靈感 #design #inspiration

445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about 2 months

分層是現代平面設計的標誌,以圖片拼貼為基礎,把不相干的圖形以多種方式混合在一起,產生戲劇性效果。美國平面設計領域的關鍵人物 Lester Beall,在 1948 年所用的《Scope》(雜誌) 封面,典型特徵就是清晰明瞭的分層運用。

圖中背景是看似日常生活的街道,裡面這隻手攤開,有類似顯微鏡片的圖形裡滿是細菌,然後視線再移到下方,正在用手吸菸的女子。且黑白色女指置於三色圖層之下,不相關的幾種圖形疊放在一起,原本可能毫無生氣的畫面變得生動無比。

分層設計想要成功,所有的組成部分必須在主題和比例上既多元靈活又和諧統一。

-

#設計 #理論 #design #theory

456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about 2 months

製作進行中…

-

#品牌 #設計 #brand #design

514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about 2 months

在電腦可以進行扭曲操作之前,設計師都是通過耗時耗力的人工操控從而實現扭曲。首先將文字印在橡膠薄片上面,按照設計所需拉伸變形,然後拍照完成。直到 60 年代照片排版機出現,一些基本的圖像伸縮、延伸和增大才得以實現。

Rolf Muller 在 1972 年設計的經典海報《Kieler Woche》(基爾周或基爾帆船賽),將幾個單詞和數字進行波狀變形,像帆船迎風鼓起飛向蔚藍的天空,創造出順滑舒適的簡約感。

-

#設計 #理論 #design #theory

524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about 2 months

前幾天去蝦皮店到店取貨,看到店內架上堆滿各種箱子。雖然都是不同店家,但箱子都長得差不多,所以稍微對瓦楞紙箱做了點搜尋。也忽然對下個個人專案有點想法…。

-

#設計 #靈感 #design #inspiration

477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about 2 months

然後就變這樣了。

-

#品牌 #設計 #brand #design

448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 months

柏林設計師 Fons Hickmann 的作品《The Nonexsting Nothing》。該設計巧妙的應用虛化效果。海報為〝人與神〞的展覽而設計,靈感出自於「都靈裹屍布」,其真實性在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論。

虛化讓畫面變得神秘,隱藏真實的視覺形式,讓讀者在情感和知覺上都被圖片與訊息吸引。

-

順帶一提。在找有關 Fons Hickmann 的作品《The Nonexsting Nothing》相關資訊,發現他的工作室 m23 Studio。除了他們的作品都很強以外,網站設計我也很喜歡。

真的很猛..。

fonshickmann.com

-

#設計 #理論 #design #theory

448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 months

由 Charlotte FC 的首級設計師 Tessa Heansen 製作。

她的網站 → http://tessahansen23.wixsite.com/portfolio

推特 → @tessahansen23

-

#設計 #靈感 #design #inspiration

441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 months

上禮拜無意間看到 New Balance 廣告,因為好奇,做了一點相關搜尋。

Runners Aren’t Normal 系列廣告可以追溯到 1982 年,旨在打造「適合所有跑者的跑鞋」,強調跑步文化並非只有速度,自身的態度和堅持更為重要,並以此概念延伸各種不同的〝跑者〞。

-

#設計 #靈感 #design #inspiration

283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 months

製造業,主要生產服裝輔料。標誌結合兩個 L 形成靶心,突顯追求的概念——精準,象徵對產品的精確把控,猶如射箭靶心的準確度。為了不讓品牌感覺沉重,顏色選擇天藍和亮橘兩種標準色,展現出對於製品的活潑與創新。

-

#品牌 #設計 #brand #design

304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2 months

福田繁雄 (Shigeo Fukuda),熱衷於扭轉思維方向,他相信主動解除疑惑感比被動接受訊息更加令人愉悅和難忘,他習慣讓觀眾試著體會作品暗藏的政治、社會、經濟寓意。海報用來宣傳他在 1975 年的東京京王百貨商廈舉辦的個人設計展。

Shigeo Fukuda 從來不會透漏他真正想傳達的訊息,神秘感和設計技巧是他吸引人們觀展的兩個因素。這種技巧能吸影觀眾在作品之前流連忘返而不只是一督而過。

-

#設計 #理論 #design #theory

338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3 months

Runners aren’t normal.

紐約服裝品牌 Aimé Leon Dore & New Balance 聯名

-

#設計 #靈感 #design #inspiration

375 Views
Avatar of 楊文逸.
平面設計師
3 months

活動視覺和相關文宣。活動主要想傳達「傳統」的重要性,很直覺性的使用了毛筆字,再加上此活動是想傳達一個希望,所以背景用了螢光黃放射狀輔助圖形。

-

#活動 #品牌 #設計 #brand #design

381 Views

Explore hashtags

#Buy

145 posts

#外包

118 posts

#職場

96 posts

#logo

89 posts

#插畫

88 posts

#上班族

86 posts

#手繪

84 posts

#名片

83 posts

See more posts about #設計.